燃料電池迎來4年黃金發展期 氫能投資的“挺進與勇退”
氫能應用曙光乍現!2019年氫能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進入2020年,國內氫能源產業再迎政策紅利:3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司法部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提出要研究制定氫能發展的標準規范和支持政策,這對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有著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4月24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其中針對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方面,提出4年發展期、采取“以獎代補”、聚焦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等,正式確定了燃料電池補貼政策落地。
目前,氫能產業已被納入國家能源戰略。另外,隨著技術的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也越來越受青睞。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和日經BP清潔技術研究所的預測,2030年全球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將達350萬輛,占電動汽車銷量總額的10%,2030年之后,燃料電池汽車會繼續占有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到2050年,純電動、插電式混合電動、燃料電池汽車銷售量占比均將達到30%。
氫能產業升溫,市場前景廣闊,大量企業選擇跨界挺進,同時也有一些企業選擇激流勇退。
巨頭轉身 挺進與勇退
跨界氫能,央企巨頭強勢入場。據媒體統計,2019年底,工業能源領域已有12家央企涉及氫能業務布局,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化集團、寶武集團、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集團、三峽集團、東方電氣集團、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等。
車企方面也不甘示弱,乘用車方面,上汽集團在技術與布局上較為領先,并已經推出了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并繼續擴大上汽大通燃料電池客車FCV80示范規模,2019年底累計銷量已超400輛,同時加快研發G20FC燃料電池轎車。
今年3月16日,上汽集團下屬科技公司——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燃料電池項目開工儀式在上海嘉定區氫能港啟動,項目總投資5億元,一期計劃于2021年8月投產,屆時將實現12000臺套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的產能。
作為國內的老牌車企,奇瑞汽車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研發氫燃料電池車型。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艾瑞澤5這款車的4代燃料電池轎車的研發,在去年5月份的科博會上,奇瑞新能源就亮相了自主開發的第三代氫燃料電池汽車,該車型搭載了30kW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并且同時還載有2個35MPA儲氫罐,其儲氫含量能夠達到3.58公斤(約7斤),NEDC綜合工況下續駛里程可達540公里,勻速續駛里程可達到700公里,加滿氣的時間也僅需3分鐘。
另據蕪湖生態環境局發布的環評公告顯示,近日奇瑞新能源上報了一個名為“奇瑞燃料電池電極反應式系統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將在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成。共購置土地共37464平米,總投資額達到3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氫燃料電池總成440套。
此外,長城控股在2016年也開啟了FCEV研發,正式進軍氫能及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研發領域,目前已在氫能領域形成了氫能技術中心、未勢能源和上燃動力三大業務板塊,深度布局氫能研發、儲運、商用推廣多個產業鏈環節。未來,長城控股不僅是氫能源汽車供應商,也將成為氫燃料動力系統供應商。公司計劃將在2020年推出首款氫能SUV,搭載未勢能源燃料電池系統,并在2022年推出氫能乘用車示范車隊。
今年1月15日,海馬汽車董事長景柱自駕海馬新研發試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參加海南省兩會,獲得了外界極大關注。目前,海馬氫燃料電池汽車已完成第二輪樣車試制工作。該產品是國內首臺上路行駛的續航800公里氫燃料電池MPV,搭載120Kw高功率燃料電池和70Mpa高壓氫氣罐,裝載7.2公斤氫氣。加滿氫氣僅需三到五分鐘,即可實現800公里續航里程,可從根本上解決純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
海馬集團還計劃利用海南區位及地理環境的優勢條件,共同組建氫燃料電池汽車出行運營公司。2020年,規劃啟動籌建科研加氫站;2021年,規劃啟動氫燃料電池車輛示范運營工作;2025年,規劃分批投入總量不低于2000臺氫燃料電池車輛在海南全島范圍內實現商業運營。加氫站建設方面,規劃于2025年前,聯合合作伙伴在全島建設運營5座加氫站。
電池網(微號:mybattery)注意到,除上汽集團、奇瑞汽車、長城汽車、海馬汽車外,北汽集團、一汽集團、廣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宇通客車、廈門金龍、廈門金旅、比亞迪、中通客車等車企在氫能源汽車都有相應的規劃布局。
入局者眾多,但成本問題、盈利能力一直是縈繞企業運營永恒不變的話題。近日,因成本問題,奔馳宣布將取消氫能源乘用汽車研發。據悉,雖然戴姆勒在乘用車領域放棄了氫能,但公司將與沃爾沃合作將燃料電池系統應用到重型車輛。
4月21日,戴姆勒宣布與沃爾沃卡車簽署一項初步的非約束性協議,共同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用于重型車輛及其他用途的燃料電池系統。
奔馳不是唯一一家宣布放棄氫能汽車研發的汽車制造商,今年3月,大眾通過一張圖表明了其對氫能汽車的看法,電動汽車在實際應用方面比氫能汽車更有優勢。而去年11月,長期支持氫動汽車的本田表示,將暫停其燃料電池計劃……
訂單升溫 業績向好
就在一些知名汽車制造商由于當前的成本問題退出氫能領域的同時,國內一些企業也因為長期成熟產業鏈布局開始收獲訂單和業績增長。
2019年,億華通、飛馳汽車、武漢眾宇、先導智能、云南五龍、北汽福田、廈門金龍、東方電氣等企業就頻獲氫能領域大額訂單。進入2020年,氫能領域批量訂單仍持續放量。
4月14日,新三板氫能企業弗爾賽(834626)披露,2020年度公司預計與關聯方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合并范圍內子公司進行燃料電池相關商務合作,預計銷售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000萬元。
3月26日,雄韜股份(002733)下屬子公司廣州氫恒與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簽訂了購銷合同,南京金龍客車擬采購燃料電池系統(含車載供氫系統),訂單金額為人民幣2,250.00萬元。
1月14日,云南五龍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247輛氫能源客車下線,完成了目前氫能源客車全球最大訂單。
今年年初,英博路普氫燃料電池項目落戶南京溧水,落戶不到三個月,路普能源就宣布與一家領先的公共汽車制造商簽訂了為期三年的燃料電池訂單。據悉,這筆訂單總額達到1500萬美元(約合1.06億人民幣)。
而從業績方面來看,電池網(微號:mybattery)統計,從下游燃料電池汽車到中上游燃料電池、核心材料,從氫氣制取、儲運、加注到加氫站,燃料電池概念股107個,目前公布2019年業績及2020年一季度業績的101家,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31家在2020年一季度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而在2019年63家企業凈利潤實現增長。
整體來看,現階段一些上市公司燃料電池板塊業務已經對其公司盈利性產生一定影響,另外也有大多數上市公司處在投入布局階段,尚未對業績產生實質性影響,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大力投入,將加快推動產業化進程。
結語:近年來我國氫能源產業發展突飛猛進,資本強勢入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我國在制氫、儲氫、運氫、加氫、催化劑等環節的核心技術、頂層設計、產業鏈條完善等多個方面,有待補足。
現下,還需要以認真研究制定氫能發展的標準規范和支持政策為切入點,同時也要警惕政策熱下,各地發展氫能源產業的熱情造成“一窩蜂”布局狀況。
更多行業價值資訊瀏覽、分享,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愛電車網官方微信(xevcar)!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我愛電車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我愛電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電話:400-6197-660-2 郵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