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特電機鋰產業放量在即 全產業鏈布局進入收獲期
電池碳酸鋰 圖片來源:銀鋰新能源
被稱為“亞洲鋰都”的江西宜春,具備發展動力電池相關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近些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當地也不斷吸引各路資金前來布局。作為宜春本地為數不多的上市企業,江特電機(002176)因地制宜,加速布局鋰電新能源產業鏈,率先實現鋰云母提鋰規?;a,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江特電機上市已近11個年頭,公司資產規模由上市初的5.25億元上升至91.8億元,增長超過16倍。2018年,公司交出一份上市以來最耀眼的一季報,實現營收7.7億元、凈利潤1.98億元,雙雙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另外,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預增逾4倍,預盈逾3.1億元。如果和預期一致,這同樣是公司上市后最佳中期成績單。
今年業績大幅增長,得益于公司碳酸鋰產銷量增加,利潤增長。值得期待的是,公司新的碳酸鋰生產線即將試投產。產能擴張后,公司業績曲線未來又將如何演繹?公司與九龍汽車的三年“蜜月期”過后,汽車業務如何規劃?傳統主業機電業務的新增長點在哪里?
日前, 證券時報 “中國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江特電機,對話公司高管,探尋公司轉型背后的故事及三大業務板塊的最新發展動向。
向鋰電產業戰略轉型
學機械制造出身的江特電機董事長朱軍,創業之初或許也沒想到公司智能伺服電機產量能做到全國第一,更料不到會跨界到鋰產業乃至整車制造領域。實際情況是,江特電機目前已經形成三大業務板塊,涵蓋機電產業、鋰產業、新能源汽車制造,打造了涵蓋“鋰礦-碳酸鋰-正極材料-新能源電機-新能源汽車”較為完整的鋰電新能源產業鏈。
證券時報記者此次對朱軍的采訪地點安排在江特電機總部一樓的展覽室里。走進展覽室,最直觀的區域就是種類繁多的電機產品,這是公司的起家之本,也是公司轉型的“排頭兵”。
江特電機是在1991年由江西宜春電機廠改制而來,主營業務是電機生產,但電機產業作為傳統行業,受經濟周期的影響明顯,公司經濟效益波動較大。因此,公司業務結構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對于傳統電機業務的轉型,朱軍的態度是“肯定不能放棄”,而轉型的方向是“智能化”。因此,在加快傳統電機產品升級的同時,公司重點發展伺服電機和新能源汽車電機。2015年收購米格電機,是公司加碼智能電機產業的重頭戲。收購完成后,米格電機利潤保持穩定增長,順利完成業績目標。另外,新能源汽車電機的產能也將逐步釋放。
除了傳統主業的升級,宜春豐富的鋰礦資源,支撐起江特電機新的轉型方向。立足于本地的資源優勢,公司順勢進軍鋰產業,其中通過工藝創新,公司具備了鋰云母提鋰技術優勢。同時,公司布局了產業鏈終端,通過并購九龍汽車,加碼整車制造。
朱軍在接受采訪時直言,前幾年的轉型時期是公司最困難的時候?!稗D型是很艱難的,從熟悉的行業到不熟悉的行業,對于人才管理、資金情況、技術層面都是一個挑戰。我是學機械制造的,說到電機,我肯定能頭頭是道,但說到碳酸鋰、冶金化工,那我們就是外行了,但也要學,也要去把它們搞懂?!敝燔娬f。
近些年加速向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的江特電機,步子還算穩健。盡管目前公司在鋰電新能源產業鏈的布局已較為完整,但公司并沒有涉足動力鋰電池的打算,而該業務恰恰是一段時間以來炒作最火熱的領域。
對此,在采訪中朱軍也給出了答案。他表示,公司也曾經思考過嘗試去做電池,但是國內做電池的企業太多,技術更新換代也太快。該領域競爭異常激烈,可能今年公司的技術是領先的,到明年就面臨淘汰了。這些年我國整體的動力電池技術突飛猛進,在此大潮下,難以踏準發展的節奏。
由此可見,江特電機在公司轉型摸索新業務之時,已考慮了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公司自身實際情況,規劃了一條對公司來說較為穩健的轉型之路。
鋰礦資源稟賦優異
所謂“隔行如隔山”,江特電機加速布局鋰產業,不是簡單迎合風口,而是具備“天時地利”。雄踞“亞洲鋰都”宜春,讓江特電機在掌握鋰礦資源方面具備條件,這使得公司發展新能源車全產業鏈具有成本優勢。
宜春市政府網站顯示,宜春擁有亞洲儲量最大的鋰瓷石礦,可利用氧化鋰儲量250萬噸,占全國的1/2、世界的1/4。而江特電機作為宜春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相較其他企業具有天然地理優勢。目前,公司已在宜春地區擁有5處采礦權、8處探礦權,資源儲量大,資源價值高。
“目前,對于宜春豐富的鋰礦資源,政府出于環保等原因,已有更加科學合理的開采規劃,已將大部分鋰礦資源收歸政府,唯獨向江特電機開綠燈,因為作為上市公司,江特電機在技術、環保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所以目前公司在本地可以自己擁有礦資源?!敝燔娬f。
除此之外,江特電機還在海外布局了世界一流的鋰輝石礦。公司是澳大利亞上市公司Tawana單一第一大股東,Tawana擁有西澳大利亞巴爾德山(Bald Hill)項目50%的權益,該項目礦區面積近800平方公里,已勘探高品位鋰資源量近2000萬噸,資源儲量豐富。西澳大利亞巴爾德山項目鋰輝石品位高,開采及加工條件好,該項目的順利投產為公司提供另一原料來源保障。
鋰資源是鋰產品加工企業的生命線。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放量,未來對鋰資源的需求將節節攀高。作為重要的上游資源,鋰礦已成為產業鏈上各個巨頭眼里的“香餑餑”。而江特電機資源稟賦優異,在發展鋰電新能源產業上將具備一定的話語權。
鋰云母提鋰產業化
江特電機一直是機構熱衷調研的公司,外界對公司的聚焦點更多集中在鋰云母提鋰技術的創新及落地成效上。
據了解,江特電機的鋰瓷石礦采選及鋰云母提鋰項目已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同時公司參與制定鋰云母制備碳酸鋰相關標準。江特電機鋰云母提鋰技改成功,沉淀了公司不少工藝技術。
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江特電機子公司宜春銀鋰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銀鋰公司”)。銀鋰公司年產5000噸碳酸鋰新技術改造生產線于2017年9月完成點火并成功投產,這是世界首條鋰云母提鋰規?;a線。據公司管理人員介紹,目前這條生產線已經能夠達產運行,產量穩定。
正是因為第一條碳酸鋰產線投產順利,包括鋰的提取率、成本控制、連續化生產程度、碳酸鋰的品質等方面都超出預期,讓公司決定立即上馬投建產能更大的生產線。在建的鋰云母制備1萬噸碳酸鋰生產線于2017年8月開工,據朱軍透露,目前計劃在今年7月份進行點火試生產。除此之外,公司在建的還有一條1.5萬噸鋰輝石提鋰生產線,也是去年8月份開建,公司預計在今年7月底或8月初就會試生產。
江特電機碳酸鋰規模的持續擴大,也讓企業對未來的業績充滿信心。公司在2017年報中表示,力爭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9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8億元。朱軍說,6.8億元之中,碳酸鋰業務應該占到一半。
汽車研發持續投入
在抵達宜春的當天,記者向當地司機了解到,宜春本地的公交車已經大部分換成江特電機生產的客車。在后續的采訪中,朱軍又透露,公司的客車已賣到國內很多省份,還外銷至韓國、東南亞等地。
更多行業價值資訊瀏覽、分享,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愛電車網官方微信(xevcar)!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我愛電車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我愛電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電話:400-6197-660-2 郵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