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增速回歸“理性” 插電式混合動力成車市新風口?
自今年7月份起,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四個月下滑。盡管這一趨勢還在繼續,但從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可以看出,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并沒有減弱。
本屆車展中,國內外參展車企共展出新能源汽車182輛,去年這一數字為150輛。較去年新車陣容來看,今年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車型明顯增多,并帶來了包括奧迪全新A6L插電混動版、沃爾沃S60 T8插電混動版、榮威RX5 MAX PHEV、名爵eHS、WEY VV7 GT PHEV、騰勢X(包括插混和純電版)、DS9 PHEV等多款重磅車型,儼然成為車展上最受矚目的核心亮點。
而PHEV車型的扎堆出現,或代表著一個新的風口正在形成。
EV增速回歸“理性”,PHEV過渡型產品定位顯現
眾所周知,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已連續4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其中純電動(EV)汽車更是以三位數的增幅飛速增長,而PHEV車型在新能源市場總量的占比并不高。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7.5萬輛,其中EV銷量5.9萬輛,PHEV汽車銷量1.6萬輛;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94.7萬輛,EV銷量75萬輛,PHEV汽車銷量19.6萬輛。
但據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透露,今年前9個月中,全國僅有十余萬輛EV車型賣給了個人用戶,其余均投放到了出行市場,“EV汽車還不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電池成本過高和二手電動車殘值過低兩個問題得不到解決,真實需求難以出現?!?/p>
另一方面今年9月工信部在有關“雙積分”管理辦法中涉及多個條款的增改,更加注重企業實際表現而非抵扣后成績。以400公里續航的車型計算,新政策下EV車型只能獲得2.8分,較老政策下降一半;PHEV車則從2分降到1.6分,兩者所獲得積分差距大幅縮小。
此外,11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指出,未來15年內,EV車型將成為主流,且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5%左右。
15年,仍很遙遠,眼前EV車型想要實現全面普及尚存諸多難題,因此在多重政策與市場兩方面因素的推動下,新能源過渡產品——PHEV重新回到了車企的視野中。
全球產品圍獵中國市場,未來挑戰依然存在
近年來,外資品牌也頻繁推出插電混動車型,大眾帕薩特PHEV、途觀L PHEV、卡羅拉和雷凌雙擎E+等表現不容小覷。本屆車展上,各大品牌對于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布更可謂不遺余力。顯然,外資PHEV產品來勢洶洶,圍獵中國市場之心昭然若揭。
隨著補貼逐漸淡去,自主和外資品牌汽車將進入平行競爭階段,早已在新能源發展道路上先行一步的自主品牌,在面對外資品牌圍剿之下,又將搶占多少市場還有待商榷。
與此同時,從另外一個維度考慮,插電混動車型的增長驅動力主要還是非市場因素。對于插混車型,政府除了補貼之外,還給了路權,這對其銷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韓志玉曾公開表示,“很多人買了PHEV之后當燃油車開,這說明他們并不是為了買新能源車,而是為了牌照和路權。路權是推進PHEV車型的一個很大的推手,如果取消路權將會給PHEV車型的銷量帶來很大的影響?!?/p>
如北京等地,盡管PHEV可以上新能源牌照,但無法用新能源車指標購買,且無法享受EV車型不限行的優待,更拿不到北京市的政府補貼,在這些地方,PHEV的競爭優勢便顯得沒有上海、廣州等城市高漲。
另外,近兩年汽車市場上,48V輕混汽車的增長勢頭也頗為迅猛。蓋世汽車研究院曾預測,未來幾年較高油耗法規壓力將推動48V技術零部件供應商產能布局逐步形成,在以歐系品牌為代表的眾多48V技術汽車新產品上市的帶動下,預計2025年全球乘用車48V技術配套規模有望超過1400萬輛,而中國市場有望突破600萬輛。加之隨著未來動力電池成本的下降,基礎設施日漸完善,EV車型也將重回消費者視野,從而進一步擠壓插混車型的市場。
蓋世小結:
國內汽車市場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各大車企加緊對新能源汽車的布局。對PHEV來說,它還屬于比較年輕的細分領域。不過隨著外資品牌PHEV車型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無疑會進一步推動插混車型勢力的擴張,也會加劇該領域的競爭激烈程度。15年,看似遙遠卻也很近,EV技術瓶頸何時突破,基礎設施何時鋪設完成,都將決定著PHEV“花期”的長短,但無法否認的是,屬于PHEV的春天正在快速到來。
更多行業價值資訊瀏覽、分享,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愛電車網官方微信(xevcar)!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我愛電車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我愛電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電話:400-6197-660-2 郵箱:news@xevcar.com